总第802期
守正与创新:对新时代中国电影产业格局的思考
中国电影产业化始于1994年“十大巨片”的引进,从此好莱坞大片成为了电影票房的主力。1997年香港回归后,大批香港电影创作者北上,也为内地电影市场带来了类型电影的制作经验。随着2001年加入WTO后,进一步扩大对外国电影的开放政策,使得中国电影艰难前行,以至于2012年中美电影补充协议签订后,电影界对好莱坞的恐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。然而恰恰在2013年出现了新的转机,国产电影从第一季度开始便打了一个翻身仗,从此牢牢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主导地位。
2015年的动画电影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看似偶然,实则源于自2004年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地与深化,从而不断迭代出《大鱼海棠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《杨戬》《姜子牙》等等一系列优秀的影片。另一方面,依托电视动画成长起来的《喜羊羊与灰太狼》《熊出没》等也逐渐进入世界先进行列,尤其是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》《大耳朵图图》系列,已经成为中国动画出口的名片。
2016年《战狼2》的票房奇迹为中国式大片奠定了基础,此后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,以《长津湖》系列、《志愿军》系列、《中国XX》系列、《XX行动》系列等为代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进入了类型化、高概念的快车道。同时,以《流浪地球》系列和《封神》系列为代表的各种类型影片探索,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。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除美国之外,唯一可以进行全类型电影生产的国家。
面对2035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,虽然还有距离,但是当前中国电影人的守正与创新,让我们有理由相信,我们能够如期建成电影强国。
讲座时间:2025年5月10日(周六)10:00
讲座地点:广州图书馆负一层1号报告厅
参与方式:讲座免费,无需报名,现场直接参与,请提前入场
主办: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
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承办:广州图书馆
主讲嘉宾简介:
陶冶|守正与创新:对新时代中国电影产业格局的思考

陶冶,暨南大学艺术学院/珠江电影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曾任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影视艺术研究院院长、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副院长;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及英国利物浦约翰·摩尔斯大学访问学者;广州市青年文化英才,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,浙江省151人才,浙江省“之江青年学者”,全国广电“百优”理论人才。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,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,中国电视对外交流学会理事,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。